數(shù)學復習課教師隨筆
如何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的興趣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數(shù)學復習課教師隨筆,希望您喜歡!
數(shù)學復習課教師隨筆篇一
“溫故而知新”是復習課時的宗旨,臨近期末,孩子們要面臨期終考試,不僅是對孩子們學習情況的一種檢查,也是對自己這一學期以來教學工作的一種檢驗,任何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在孩子們考試時,心情的緊張程度不比孩子們差。如何上好復習課是我最近常??紤]的問題。
1月6日聆聽了數(shù)學組第二梯隊3位老師的展示課,3位老師為我們展示了3堂精彩的復習課。令我對如何上好低年級復習課有了新的認識。
一、精心設計教學目標。
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第一步都應該是讀懂學生,讀透教材,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首先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復習課要讓學生梳理、復習哪些知識點,學生應掌握到何種程度等等。
二、精心引導學生梳理。
1、查漏補缺。復習課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這樣才能搞清楚來龍去脈。
2、放手讓學生自主梳理。
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辨。這樣有利于主體性的發(fā)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成功,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概括能力。
3、鼓勵主體梳理,引導主體提升。
“梳理”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聯(lián)系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的回憶,進行從點到線、由線及面的總結,做到以一點或一題串一線、聯(lián)一面,特別是要注意知識間縱橫向聯(lián)系和比較,構建知識網絡。要教會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在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時,可以根據復習內容教學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項、分步進行整理。 “梳理”的過程是溝通的過程,是將所學知識前后貫通,把知識進行泛化的過程。是復習課的鮮明特征。
三、進行關注學生的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了練習課、復習課中,更應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如湯老師創(chuàng)設的數(shù)積木、小小設計師等情景,黃老師設計的飛行棋游戲等等,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情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復習的效率。
四、精心設計練心拓展
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fā)性和系統(tǒng)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基本訓練,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同時,還適當加強變式訓練、逆向思維訓練和帶有一定程度的綜合訓練。在選例與練習設計中,努力通過變式、逆向和綜合訓練來強本固基,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復習效率。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時,可通過題組的形式呈現(xiàn)練習內容,內容要注意算理、規(guī)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抓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受到啟發(fā),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在練習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系統(tǒng)整理;設計對比練習,幫助溝通與辯析;設計綜合發(fā)展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復習課中還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知識梳理,不等于知識再現(xiàn)。
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統(tǒng)構成的,而系統(tǒng)都是有結構、分層次的。小學數(shù)學教材也是一個整體,各單元之間聯(lián)系緊密,在一定的階段,就要引導學生對概念間作縱向、橫向聯(lián)合的歸類、整理,找出概念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將平常所學孤立的、分散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片,結成網。這樣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便記憶和運用。這應該就是溫故而知新的“新”之所在。
二、重視學生生成資源的有效運用。
如何根據學生探究進程中知識掌握情況調整。
1、捕捉問題的亮點追問;
2、抓住問題的矛盾反問;
3、選擇問題的關鍵設問;
4、緊扣問題的難點導問。
復習課既不是講授課,也不同于練習課,而是對學生所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得以重現(xiàn),薄弱環(huán)節(jié)得以鞏固,將知識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過程。所以,復習課可以上得形式多樣,亦可以上得趣味橫生。復習課不僅僅只是對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查漏補缺,同時也是彌補我們當時講課時忽略的地方,讓我們知道了平時講課應該注意的問題,更是對自己教學工作的一個反思。
數(shù)學復習課教師隨筆篇二
今天下午,工作室朱俊仙主任上了一節(jié)“立體圖形認識的整理和復習”,為我們提供了怎樣上好一節(jié)復習課的范本。“復習課難教”是我們數(shù)學教師經常發(fā)出的感嘆。首先復習的內容繁多,需要教師準確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重難點,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對學生來說,復習課失去了新授課那樣的“新鮮感”,學生缺乏興趣。如何來進行總復習?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參與課堂?聽了今天的這節(jié)復習課,感受頗多:
一、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讓復習課有新意
復習課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整理所學知識,找出概念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將平常所學孤立的、分散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片,結成網,構建知識體系。課前,朱老師對學生提出要求:整理有關立體圖形認識的知識,引導學生從面、棱、頂點,聯(lián)系與區(qū)別作了整理,給學生自主復習整理的空間。學生通過獨立整理,知識的主要脈絡清晰呈現(xiàn)在面前,知識由“厚”變“薄”。這樣復習不再是舊知識的簡單重復,在復習中學生有發(fā)現(xiàn),有提升,獲得新授課那樣的新鮮感。
二、重視對整理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歸納整理知識
知識猶如珍珠,如果不會整理,只是一盤散沙,沒有太大的價值;只有穿成美麗的項鏈,才會價值連城。學好數(shù)學必須善于對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教師平時應該特別關注學生整理和總結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把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到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學不僅僅是告之,更需要經歷。本節(jié)課朱老師改變了教師引導,一問一答的復習方式。課前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自主整理相關知識,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整理作業(yè)。學生整理的結果雖然稚嫩,卻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這樣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讓學生得到了一次鍛煉的機會。學生不僅收獲知識,更要掌握方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
三、重視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真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起作用,使其終生受益的并不是數(shù)學知識,而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數(shù)學知識中蘊涵著豐富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通過復習,教師一個重要的目就是要將原來分散的教學內容中隱藏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還原出來。
在學生完成的整理知識結構中,朱老師要求學生思考:“你覺得在復習立體圖形的認識這一部分內容時,要提醒自己或同學什么?”學生在整理后,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你覺得哪種整理法式更好一些?”、“為什么”……這些帶有個性的思考,無不讓我們欣喜的看到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反思精神,這種學習反思將會讓學生的一生有益。
這樣設計總復習課,既突破了教學中總是教學牽著學生走,導致學生沒有主見、失去主動性的狀況,同時教師的教也顯得有針對性,凸顯教學的重難點,師生雙方都能受益,實現(xiàn)師生的互助共進,最終走向共贏。
數(shù)學復習課教師隨筆篇三
眾所周知,復習課不太好上,需要教師較高的能力和水平.不好的復習課形如”炒現(xiàn)飯”,寡然無味,學生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師則滿頭大汗,事倍功半.要上好復習課并非易事,需要教師下苦功夫.首先要明確復習課承載的任務,明確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明確學生掌握的基本狀況,明確復習要達到的要求和效果.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才能在復習中伸展游刃有余.一般說來,好的復習課所解決的是知識的點、線、面三者的結合,通過復習、歸納、總結,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濃縮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把一本書讀薄”。
其次,是復習課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溫故而知新”。通過復習,使知識生長,能力提高,思維開拓。也就是把書讀厚。俗語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上好數(shù)學復習課,我人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激活知識儲備,以點帶面。也就是在復習課中,要把零碎的知識,把每小節(jié)的知識用一條線串聯(lián)起來,形成知識鏈、知識網,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歸納、概括的基礎上,尋找本質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問題簡單明了。
例如:在復習小數(shù)除法這一章節(jié)時,可先把這一章節(jié)內容用“除法”歸納起來,讓學生對本章內容一目了然。除法是本章節(jié)內容的重點,不管是除法法則,還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用進一法和去尾法結局問題,還是就是循環(huán)小數(shù)的知識,它們都與除法有聯(lián)系,都是以除法為中心。在了解重點以后,讓學生自己圍繞中心先對各小節(jié)內容進行分析、復習,然后老師根據學生反饋再作總結。
二、激活認知結構,以面帶點。
復習不是簡單地再現(xiàn)舊知識,而是要通過對舊知識的系統(tǒng)整理,給學生以新的信息,引發(fā)新的思考,促進新的發(fā)展,也就是說在解決把書讀薄以后,又能把書讀厚。以面帶點,對知識從理論到實踐,形成條件反射,對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獨立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講解例題“開發(fā)區(qū)要裝10根長4米,寬8米的長方體下水管,現(xiàn)在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銹漆,每平方米需要用0.2千克,共需防銹漆多少千克?”我認為,這個題目應復習和弄懂以下幾個知識點:
(1)長方體的概念(2)長方體的平面(3)長方體的立體圖形(4)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5)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6)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7)長方體面積與容積的區(qū)別(8)長方體下水管與長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9)長方體下水管表面積的計算方法(10)長方體表面涂防銹漆與表面積的關聯(lián)。
三、復習形式的多樣性,問題的新穎性,復習過程的生動性。
復習課最忌“炒現(xiàn)飯”,最忌教師滿堂灌,最忌學生全堂練。復習貴在一個“新”字,形式要新鮮,有花樣。教師向學生提的問題要新穎得出的結論和方法要有新意,學生復習之后要有新的收獲、新的啟發(fā)、新的感受。要做到“新”字,教師要精心設計復習的過程,精心設計每個問題、精心安排每個思考與練習。形式要多樣,內容要生動,過程要活潑,主要要在現(xiàn)實興趣方面下功夫。主要做法有如下幾點:
1 設計針對性練習,抓住關鍵,重點突破。
在課堂教學中,對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錯的內容,設計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練習,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識,提高復習效率。
在復習“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綜合應用”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題,幫助學生在審題中辨析,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中內化。
(1)倉庫里存有150噸鋼材,第一次用去總數(shù)的20%,第二次用去總數(shù)的1/2,還剩下多少噸鋼材?
(2)倉庫里存有150噸鋼材,第一次用去總數(shù)的20%,第二次用去1/2噸,還剩下多少噸鋼材?
這一貌似相同的兩個題目,不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是積極性,還能夠通過比較得出三種問題的解法。。
2 通過一題多變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變通力。
例如,在進行“分數(shù)應用題”的復習時,我設計了如下這道練習:
六(3)班今年有40人,______,去年有學生多少人?
通過這道題的思考、交流和討論。學生深刻理解了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本質特征,而且對這幾類應用題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也有了較深刻的領悟。
3 通過設計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綜合復習題,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
通過復習所建構的結構化知識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關鍵是看學生能否合理有效地將它運用于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因此,復習課的練習設計必須聯(lián)系實際,把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問題中。
在復習“圓柱的體積”時。我設計了如下兩道題:
(1)牙膏問題。牙膏廠將牙膏口的直徑由原來的0.5厘米改為0.4厘米。如果每人每天使用牙膏的長度是2厘米左右,一年里,每個人大約要比原來少用去多少立方厘米牙膏?
(2)自來水水管問題。某位同學洗手時忘記關自來水龍頭。這個自來水管的內直徑是3厘米,自來水的流速為每秒5米。請問:這位同學10分鐘浪費了多少升水?
四、自主總結,自我反思,成果共享。
這種復習方法,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或者叫做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地位,使學生的智慧發(fā)光。但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小而精,不要濫用。2、不能滿堂說。3、教師要選取合適的內容。4、教師最后要總結評比。5、要適當展開討論、爭論。6、要有新意。
總之,復習課教學區(qū)別于新授課、練習課的關鍵在于要上出復習的“味”,“味”在哪里?一是“理”,即整理,對所學的內容或某一塊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使之“橫成行,豎成線”,二是“通”,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復習課教學既要查缺補漏,落實基礎,更要著眼發(fā)展,注重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基本規(guī)律,以求“窺一斑而見金豹”之效,三是“練”,練習是對所有復習知識的鞏固和提高。練習的設計既要注重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又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數(shù)學復習課是一片需開墾的地帶,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復習課會越來越精致,越來越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