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學校是進行安全教育的重要載體,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具有積極的意義,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安全教育對家庭、學校、社會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安全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一:加強小學安全教育的探索
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每個學校每位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學校和教師,應該把安全教育放在學校教育的首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教給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抓好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工作的基礎,因此,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更好地做好小學的安全教育工作呢?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安全第一,警鐘長鳴
沒有安全作保證,學校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零。安全工作太重要了,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wěn)定。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安全格外成為家長關注的問題。所以,作為學校和所有的教師,都要在思想上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在學校的工作中要突出安全第一,在教師的心里要警鐘長鳴。要把這種安全思想,牢牢銘刻在學校的每一個教職工的心尖上;要把這種安全思想,廣泛深入地宣傳到學校的各個角落,使全體師生始終不能對安全松懈。只有這樣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工作才會有良好的起點。
二、班主任是做好學生安全工作的主力軍
思想上對安全工作重視,并不等于安全工作就做好了。加強責任心是做好學校安全的關鍵。由于認識不足,有相當一部分班主任的所謂重視是“捆住”學生的腳和手,盡量讓學生少動。這種以犧牲班集體活動為代價的安全,是消極被動的。盡管,學生在嚴格管束之下,不會出什么事兒,但是,正因為很少“做事”,學生也就很難形成自覺的安全意識、獲得自救自護的能力。作為班主任,應該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思想,將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救、自護能力作為班級安全工作的最終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學生人身安全的不安全隱患。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一是做好每天放學1分鐘的安全交通警示教育,叮囑學生靠右邊行走,不得散隊,由帶隊班長負責監(jiān)督以及適當管理。二是教育學生課間不得追逐打鬧,不得在樓上或樓梯向下張望,出教室、下樓要有一定秩序,避免擁擠。三是從學校到家、從家到學校都安排好小小安全員,明確他們的職責,盡好自己的義務,做好督促工作。四是做好每周一次主題安全教育晨會、每月一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五是適當組織學生學習一些有關安全小常識,以便應急。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
現實生活中,天災和意外傷害往往難以避免,但是如果我們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并加強對學生的防災避險教育,當災害來臨時,是可以把損失降到最小程度的。
我校經常利用班會、隊活動、綜合實踐課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通過這些主題班隊會和黑板報、手抄報比賽、繪畫比賽等方式,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tǒng)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病、防體育運動傷害、防火、防盜、防震、防騙、防煤氣中毒等安全知識。學校會定時組織一些防火、防震等演練活動,教給孩子們正確的逃生方法,通過讓孩子們親身經歷現場模擬,并在活動結束時以日記或周記的形式,讓學生更深刻地記錄他們真實的感受,從而深化安全教育的目的。 四、加強檢查,及時整改
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不僅在于形式多樣,還要力求扎實、有效,做好督查整改工作十分必要。一是我們在班級中,每天實行上課點名制度,讓班干部報告人數給上課的老師。如果上課時發(fā)現哪一位學生不在座位上,就及時詢問他的去向,如果沒有按時來上課就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弄清原因,自己做到胸中有數。二是每天放學的路隊,也讓路隊長認真清點人數,并及時核對路隊名單,進行評價;送路隊時教育學生要好好走路,不要邊排路隊邊打鬧,不要在路上玩,要按時回家。三是小飯桌學生排隊上樓就餐,隊長點名組織帶隊,保證就餐秩序,培養(yǎng)良好習慣。四是課間派出安全小衛(wèi)士監(jiān)督檢查,對于追逐打鬧的學生做好登記,進行嚴厲的批評,給于適當的懲罰,對于不守紀律的學生,認真做好教育工作。五是學校定期對校舍、電路、體育場所和器材等進行安全大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整改。
五、關注學生的心理安全
“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中,起著導師的作用。”要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班主任就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增強這樣的意識:關注生命。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認知特征、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創(chuàng)造潛能,從而鑄就了千差萬別的個性。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于挖掘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個性由依附走向獨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內斂走向凸現。對那些心理不安全的學生,學校要積極進行心理干預。
六、與學校就近的派出所保持密切聯系
學校的安全工作方方面面,有校內的意外事故,也有校外的不良人員到學校搗亂。所以,一方面要加強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安全整頓治理,使?jié)撛诘牟话踩蛩貜氐走h離學生;一方面要與就近的派出所保持密切聯系,一旦有些學校控制不了的突發(fā)事故要及時報警,第一時間保證學校和學生的安全;同時學校也要組織好教師學生做好較大事故的自救應對準備。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人才的搖籃,因此,關注學生的生存環(huán)境、關注學生的人身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而努力奮斗!
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二:中小學課外活動面臨的安全困擾與出路
課外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學校組織的課堂教學以外的各種知識性、娛樂性和實踐性活動。課外活動在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近年來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屢見不鮮,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出于安全考慮,許多中小學校都縮減了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對學生校外活動更是避之惟恐不及。中小學開展課外活動面臨著所未有的困境,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一、產生原因
有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由于課外活動遭受意外傷害的比例與過去相比并沒有明顯上升,與國外相比,也大體持平。但是,目前中小學課外活動面臨的安全困擾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究其原因,不外乎這樣幾個因素。
1.家長的“獨苗”心態(tài)
我國中小學生尤其是城市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從家庭結構上看,獨生子女是構成現代家庭基本三角中不可缺少的一邊,也是其家庭未來的希望所在。因此,與過去多子女的家庭相比,今天的家長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要大得多。資料顯示,近40%的獨生子女父母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孩子發(fā)生意外傷害或生病。正是由于家長的這種“獨苗”心態(tài),使得家長對課外活動本身不“感冒”。如果孩子課外活動中出現了意外傷害事故,家長往往情緒失控,痛不欲生,很難做通工作。反觀國外,由于家長沒有中國人“養(yǎng)兒防老”的傳統(tǒng)心態(tài),注重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因此對課外活動很支持,對課外活動中可能產生的意外傷害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2.社會輿論的壓力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崇尚“中庸之道”,缺乏西方社會的冒險精神,因此社會輿論對課外活動的認識和支持不夠。一旦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社會輿論在同情弱者的心態(tài)下,很難站在學校這邊。譬如,有的學校出于安全考慮,組織學生春游前讓家長簽定類似“生死狀”的責任書,招致了媒體的一致抨擊。學校的做法固然欠妥,然而很少有媒體去關注此類事件中學校的苦衷,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
3.教育主管部門的自保心態(tài)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肩負著指導中小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責任,從學生身心發(fā)展和關心下一代的角度出發(fā),應當主動組織一些活動并為學校開展的課外活動“保駕護航”。但是,出于自保的心態(tài),一些地區(qū)教育主管部門對待課外活動,往往采取不鼓勵甚至限制的態(tài)度。加強安全教育,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本無可厚非,但這并不等于可以因噎廢食,犧牲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每年一度的清明祭掃,是教育主管部門最緊張的時候,他們往往三令五申嚴禁任何學校、教師組織除掃墓以外的活動,其自保心態(tài)可見一斑。組織課外活動一旦出事,對學校和教師的處罰尤重,在這種“高壓”之下,學校和教師在奉命組織學生課外活動時無不高度緊張。
4.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
過去學校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以后,善后工作很容易,很少有家長找學校的麻煩或者去法院打官司。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一些家長認為,學生進入學校以后,監(jiān)護權就自然移交給了校方,學生一旦出事,便唯學校是問。由于我國法律長期以來對學校與學生之間是否為監(jiān)護關系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因此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后,學校往往“十個官司九個賠”。有的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多年后,家長與學校仍然糾纏不清,學校不僅為此支付了大筆賠償費用,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校聲譽也受到了影響。面對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之后的巨額賠償,學校對課外活動的組織當然是能省則省了。
二、應對策略
組織中小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必然面臨安全問題的困擾。出于安全考慮,不少學校為了減少風險,采取了壓縮或取消課外活動的極端做法。長此以往,不僅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素質教育也將成為泡影。如何應對中小學生課外活動面臨的安全困擾,消除學校和家長的安全顧慮,保障課外活動的正常實施成為當務之急。結合國外的成功經驗和我國的國情,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設立專項保險和基金,減輕學校和家長的經濟負擔
中小學校是非營利機構,一旦出現意外傷害事故,高額的賠償費用學校難以承受。國家應當鼓勵國內外的保險機構經營“學校責任險”業(yè)務,把學校的賠償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從而減輕學校的經濟負擔。還可以由國家有關部門或地方、學校自籌資金設立各級賠償基金,鼓勵社會團體設立賠償基金,彌補意外傷害事故賠償資金不足的問題。對于家長來說,應該加強保險意識,為子女投保個人意外傷害險。
2.制定相關法規(guī),為課外活動“松綁”
國外學生出現意外傷害事故,很少出現家長找學校麻煩甚至狀告學校的現象,其原因在于相應的法規(guī)非常完善。反觀我國,由于法律存在盲區(qū),一旦意外傷害事故產生,學校就處于不利的位置。近年來,教育部、各省都相繼出臺了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的有關條例或處理辦法,其中規(guī)定,課外活動中的一些意外傷害事故,符合條例或辦法規(guī)定情形,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且行為并無不當的,學校可以不承擔責任。條例的出臺為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外部條件和有力的保障機制。但是條例中的有關規(guī)定還不夠細化和明確,而且在目前學校與學生是否為監(jiān)護關系司法界還有爭議的情況下,這些條例的法律位階比較低,要發(fā)揮它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法律位階。
3.加強輿論宣傳,促進家長和社會心態(tài)的轉變
條例的實施與校方責任險的推行,為課外活動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如果家長和整個社會的心態(tài)不發(fā)生轉變,中小學課外活動就無法長期穩(wěn)定的開展下去。譬如,上述條例在社會上公布伊始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社會各界對條例的看法不盡相同,不少人認為,這是為學校推卸責任。由此可見,即使有了相關法規(guī)的出臺,仍不能保證社會輿論都站在學校一邊。新聞媒體對輿論的導向具有重要的影響,媒體應當以上述條例的公布實施為契機,從中立的角度、更深的層次去報道學生意外傷害事故,促進全社會樹立正確對待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觀念。社會各界也應從關心下一代的大局出發(fā),為中小學生進行課外活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主動分擔學校組織課外活動的風險。
4.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護能力
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將可以避免。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2008年9月1日晚,作為開學第一課,以“知識守護生命”為主題的學校安全教育節(jié)目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全國廣大中小學生通過電視一起接受了一次安全教育。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負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因此,學校在任何時候都要把安全放到第一位,不能有絲毫的放松和麻痹。針對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自護能力差的狀況,學校應當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強化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校組織課外活動前,一定要進行安全教育,對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危險給予學生足夠的提醒,防患于未然。作為家長也需要轉變觀念,主動配合學校承擔起孩子安全教育的責任。
有關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3.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5.安全論文范文
有關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