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天堂亚洲内射精品课堂_日韩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_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小草_亚洲极限拳头交异物交极端_中文亚洲无线码49vv

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學習心得 > 2020于敏逝世一周年心得體會感想5篇最新精選

2020于敏逝世一周年心得體會感想5篇最新精選

時間: 莊宇1208 分享

2020于敏逝世一周年心得體會感想5篇最新精選

  “國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他用2年8個月,研制出我國首顆氫彈;隱姓埋名28年,為國鑄核盾衛(wèi)和平;他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技獎,卻不贊成被稱為“氫彈之父”…去年的今天,核物理學家于敏在京去世,享年93歲。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于敏逝世一周年的學習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2020于敏逝世一周年心得體會感想5篇最新精選

  于敏實施一周年心得感想【篇1】

  于敏是“兩彈一星”元勛里少有的沒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國產”科學家。談到他在氫彈研制中的貢獻,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將他比作“足球場上總能臨門一腳、應聲入網、起關鍵作用的人”。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多,蘇聯(lián)用了4年,中國僅僅用了2年8個月?!巴耆揽孔约旱牧α浚蠹覉F結協(xié)作,開拓創(chuàng)新,是可以創(chuàng)造出奇跡出來。發(fā)達國家能做出來的,我們也能夠做出來,并且更快?!庇诿粽f。

  人們在贊嘆這位“中國氫彈之父”取得輝煌成就、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終身榮譽時,更多的是被他隱姓埋名三十年、始終踐行“兩個堅持”的錚錚鐵骨精神所感動。

  學習于敏堅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我們的黨之所以能永葆先進性,不斷地煥發(fā)青春與活力,關鍵就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始終堅持熱愛黨、忠誠于黨的結果。才華橫溢的“土專家”于敏就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行動告訴我們,永遠跟黨走就是他思想的“魂”,一輩子做黨和人民最需要的人就是他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非常鮮明,在火熱的陽光下,在鮮艷的黨旗前,在茫茫的戈壁灘上,他無愧于“共和國鑄劍師”,無愧于“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其“錚錚鐵骨”精神更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

  學習于敏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仡櫸覀凕h已走過的90多年風雨歷程,不論是在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進行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我們的黨始終都是以樹立大局意識為重,團結廣大黨員干部,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奮斗、英勇卓絕地斗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個奇跡創(chuàng)造另一個奇跡。這也充分說明:樹立大局意識是實現(xiàn)團結、走向勝利的重要基礎?!皟蓮椧恍恰惫子诿魩资陙砩嵝〖?、顧大家,為了國家核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局毅然選擇對家人“隱身”、對社會隱姓埋名,這難道不是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嗎?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因此,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既是新時期每位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基礎。

  于敏實施一周年心得感想【篇2】

  “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這是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欄目組送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于敏的頒獎詞。今年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親自為他頒了獎。

  人們在贊嘆這位“中國氫彈之父”取得輝煌成就、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終身榮譽時,更多的是被他隱姓埋名三十年、始終踐行“五個堅持”的錚錚鐵骨精神所感動。

  學習于敏堅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我們的黨之所以能永葆先進性,不斷地煥發(fā)青春與活力,關鍵就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始終堅持熱愛黨、忠誠于黨的結果。才華橫溢的“土專家”于敏就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行動告訴我們,永遠跟黨走就是他思想的“魂”,一輩子做黨和人民最需要的人就是他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非常鮮明,在火熱的陽光下,在鮮艷的黨旗前,在茫茫的戈壁灘上,他無愧于“共和國鑄劍師”,無愧于“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其“錚錚鐵骨”精神更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

  學習于敏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仡櫸覀凕h已走過的90多年風雨歷程,不論是在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進行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我們的黨始終都是以樹立大局意識為重,團結廣大黨員干部,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奮斗、英勇卓絕地斗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個奇跡創(chuàng)造另一個奇跡。這也充分說明:樹立大局意識是實現(xiàn)團結、走向勝利的重要基礎。“兩彈一星”功勛于敏幾十年來舍小家、顧大家,為了國家核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局毅然選擇對家人“隱身”、對社會隱姓埋名,這難道不是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嗎?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因此,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既是新時期每位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基礎。

  學習于敏堅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絕不是一句簡單的承諾,而是需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地無私行動。毫無疑問,于敏就將執(zhí)著堅守作為一種追求,將求真務實當作是無聲的語言,把為黨和人民服務看作是共產黨員最靚的“名片”。在國內當時研制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幾乎是一個從未留過學的人,但他始終孜孜以求,為了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艱巨任務。他拼命學習,秉承“勒緊褲腰帶也要造出原子彈與氫彈”的堅定信念和頑強拼搏精神,打破國外重重封鎖,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舉一反三進行理論探索。也正是因為以于敏為代表的中國物理學家們堅持極端負責、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才創(chuàng)造了只用兩年零八個月就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的奇跡,令國人自豪,讓世界震驚。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任務,各級黨員干部更是要以于敏為樣,立足本職,深深植“根”于對黨和人民負責,用腳踏實地、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為黨分憂,為民服務。

  學習于敏堅持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我們黨領導下的新中國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與成就,正是因為我們有一批能打勝仗、敢打勝仗、樂于奉獻的共產黨員,他們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毫無疑問,耄耋之年的于老就是堅持奉獻精神的典范。作為共和國建設初期的一名共產黨員,于老把無私奉獻當作是指導自己的有償行為,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人民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為此,新時期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要學習于老堅持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因為自我們站在黨旗下宣誓那一刻起,就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神圣使命,就義無反顧地代表著黨的先進性,也就理應全身心地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去,以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彰顯自己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的大愛之“氣”。

  學習于敏堅持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俗話說:“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逼鋵?,群眾看黨員干部好不好,最關鍵的就是看領導干部是否清正廉潔。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是黨員干部做人之根本,倍受國人敬仰的于敏老師就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雖然為國家做出了這么巨大的貢獻,但他卻自認為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到淡泊名利實屬不易,又在一輩子淡泊名利中取得輝煌成就更難上加難。因此,我們每位黨員干部都要以于敏為樣,學習他堅持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一生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幾十年如一日砥礪前行,用“五個堅持”的精神和實實在在的行動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增光添彩!

  于敏實施一周年心得感想【篇3】

  他二十八載隱姓埋名,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他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崇高榮譽,盛名之下保持一顆初心:“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強國的事業(yè)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彼怯诿?,“共和國勛章”獲得者。(9月19號,人民日報)

  于敏,“中國氫彈之父,” 國家榮譽“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于敏身上有許多值得共產黨人學習的高貴品質,黨員們要深刻學習于敏,更好完成本職工作。

  學習于敏,要學習他堅持忠誠的政治品格。正是因為有著像于敏這樣的共產黨人,一代代地傳承,前赴后繼地始終堅持熱愛黨,忠誠黨的高貴品質,黨才能一直保持先進性,保持著黨的青春和活力。專心科研的專家于敏三十年如一日堅守的行為,告訴我們永遠跟黨走就是于敏的高貴思想。他絕對忠誠的鮮明政治品格,無愧于黨無愧于國,更無愧于國家榮譽的殊榮。同時,于敏也是黨員干部們學習優(yōu)秀楷模。

  學習于敏,要學習他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大局意識是黨的重要意識,樹立大局意識,有助于黨實現(xiàn)團結,走向勝利。于敏為了核事業(yè)的發(fā)展,舍小家顧大家,多年來堅持對家人“隱身”,對社會隱姓埋名,最終獲得科研成果的事跡,就體現(xiàn)了他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同時,堅持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是新時期黨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政治素質,也是黨帶領人民群眾實現(xiàn)偉大復興夢的重要基礎。

  學習于敏,要學習他堅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于敏拼命學習,秉承對科學研究的堅定信念和頑強奮斗的拼搏精神,打破了國外的層層消息材料封鎖,依靠自己的鉆研精神,最終獲得科學研究成果。于敏極端負責,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值得每個黨員干部學習。黨員們面對著新時期新時代的產生的新問題,更要以于敏為榜樣,愛崗敬業(yè),要做到對黨和人民負責,學習于敏,用腳踏實地,極端負責工作作風為黨分憂,為民服務。

  于敏實施一周年心得感想【篇4】

  2019年1月16日,驚悉于敏先生逝世,心中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為中國失去了氫彈主要的一位研究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失去了一位學術造詣很高的科學大家,為我失去了一位和藹可親、道德高尚的良師益友。

  于敏先生曾在原子能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前身)進行氫彈原理研究。在我的記憶里,他是一位對祖國和人民做過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師長。

  記得1956年,我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分配到原子能所工作。在秋天的一個晚上,所里開大會,錢三強所長向全所職工介紹所里工作情況,談到人才培養(yǎng)時,就表揚了于敏,“于敏就是我們國內自己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希望剛到所里工作的新大學生向于敏同志學習!”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于敏的名字,心中就產生了敬意。

  1961年,于敏去蘇聯(lián)杜布納聯(lián)合核子研究所參加一個國際核物理的會議,我負責照料于敏在杜布納期間的生活,并在開會時當翻譯。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于敏。我發(fā)現(xiàn)于敏接受的能力很強,有一些我沒翻譯的地方,他也都聽懂了,這源于很深的業(yè)務功底。

  1982年,全國第一次慣性約束聚變研討會在北戴河舉行,于敏應邀在會上作了激光核聚變的主旨報告,王淦昌先生等當時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學會的領導都參加了會議。會后原子能院從事粒子束慣性約束聚變的研究團隊和王淦昌先生一起合影照相,距離我們不遠的于敏先生聽到了,他也跑過來,主動參加我們的合影,大家拍手歡迎,可見他對原子能院的感情是很深的!

  于敏先生對我的工作幫助也很大。1965年,我從蘇聯(lián)杜布納聯(lián)合核子研究所回國后,被調往青海工作,從事核試驗中近區(qū)物理的測試工作。為了驗證武器理論設計的正確性,在熱試驗中要測量核武器設計中許多關鍵的物理量,要進行很多探測設備的設計和安排。這就需要我們弄清楚理論部對物理測試有什么要求,物理測試的精度和量程要如何去滿足檢驗理論的要求。這時于敏就成了我們最好的老師和朋友。

  有時候,我們從青海、四川到北京來專門向他請教,回到青海和四川后有時有些還沒有徹底弄明白,或許還有些不放心的地方,就專門跑去找于敏討論、請教,每一次他都是那么謙遜、耐心地和我們討論,直到我們把問題弄清楚。

  在氫彈研發(fā)突破的過程中,我們和于敏的接觸就更多了。在向領導和技術骨干介紹突破氫彈的會議上,我們聽到了鄧稼先和于敏同志介紹的理論方案,當時心情都十分激動。我們近區(qū)物理測試的工作也按照理論的要求,準備了物理測試的方案。于敏提出了很多改進的意見,這些都對后來取得重要成果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氫彈原理性試驗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我們測量的結果完全證實了它不僅達到了原定的設計指標,而且還超過了原來設計的當量。

  于敏不僅精通理論,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視實驗、理論聯(lián)系實驗的典范。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我有幸和于敏等人在一個小組,當時有一個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困擾了我半年多,它直接影響著我測量數(shù)據的修正效果,我想解決它,也看了好多書,請教過許多同志,都沒解決。有一天在會議休息的時間,我把問題告訴了于敏等人,他們說可以幫忙。在散會的那一天,他把寫了好幾張紙的推導給了我,我當時又感動又佩服。

  在國家高技術主題專家組中,于敏的真知灼見對我們選擇正確的技術路線、制定既積極又穩(wěn)妥的工作規(guī)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有很好的理論物理基礎、淵博的知識,又熟悉許多具體的實驗技術。在小組會上,他總是非常認真地聽其他同志的發(fā)言,又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發(fā)表他的見解和分析。我們聽了后,總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分析得很透徹,他最擅長把一個復雜的問題進行剖析分解,找到各種矛盾的相互關系,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對立面,并加以解決。這可能是他多年從事科研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方面。

  我和于敏最后一次的交談是在一次人民大會堂春節(jié)茶話會上。當時已有很長時間沒見過他了。我在遠處看見了他,就急忙地往他的方向走去,我們高興地相互問候,并談了一些自己的情況,他還是像往常那樣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但講話的聲音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響亮。

  今年,這樣一位對祖國和人民有過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為人師表的師長和我們永別了!我們愛戴他,敬仰他,他將畢生的經歷都奉獻給我國核武器研制的事業(yè),并作出了載入史冊的卓越貢獻。我們將永遠學習于敏的光輝榜樣,將他的愛國精神和崇高思想銘記心中,繼續(xù)前進!

  愿于敏先生安息!

  于敏實施一周年心得感想【篇5】

  “憶昔崢嶸歲月稠,朋輩同心方案求,親歷新舊兩時代,愿將一生獻宏謀;身為一葉無輕重,眾志成城鎮(zhèn)賊酋,喜看中華振興日,百家爭鳴競風流?!?3歲那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于敏以《抒懷》為題的一首詩,總結了自己沉默而又轟烈的一生。

  如果不是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如果不是獲得“改革先鋒”獎章,多數(shù)國人不會把于敏這個名字和中國氫彈研制聯(lián)系起來。

  作為我國自主培養(yǎng)的杰出核物理學家,于敏28年隱姓埋名,為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根據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消息,1月22日上午10時,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向于敏遺體送別。

  略去一個力學方程讓研究柳暗花明

  1967年6月17日8時,羅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騰而起,一聲驚天“雷鳴”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中國用了兩年8個月,速度世界第一。這巨大的成功背后,“輕核理論組”功不可沒。

  核武器是國之重器,當時國際上真正意義上的戰(zhàn)略核武器指的就是氫彈。

  1961 年1 月,時任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簡稱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找于敏談話。錢三強告訴他,我國在突破原子彈之后,將要開展氫彈研究,氫彈雖以原子彈為基礎,但其理論基礎和材料結構等必定比原子彈復雜得多,“現(xiàn)在調你參加,增強力量”。

  時年34歲的于敏,在原子核理論有可能取得更大成果的關鍵時刻,毅然決然“轉行”,擔任輕核理論組副組長,開展氫彈理論預先研究。于敏在后來的回憶錄中說:“這次變化,改變、決定了我的一生。30年中,我一直深入實際,晝夜思慮,全力以赴。”

  從1961 年到1964 年,于敏和黃祖洽、何祚庥一起,做了關于氫彈作用原理和可能結構等方面的探索。在此期間,于敏“善于抓主要矛盾”去解決問題的特點得到發(fā)揮,在一些復雜紛亂的現(xiàn)象中,總能理出頭緒,找出物理上的原因,從復雜的計算中找出其中的物理內容,使認識有所前進。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至今都記得與于敏一起合作的點點滴滴。“研究氫彈機制的時候存在一個鏈式反應,如果把它編成計算機程序計算,工作量極大,而且當時的計算機條件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于敏想了個辦法,他建議完全略去介質的運動,而首先構造一個靜態(tài)無限大的中子增殖模型,專門計算中子的增殖速度,同時也就給出了升溫速度。”何祚庥對《中國科學報》說。

  通過于敏的辦法,氫彈機理研究略去了求解輻射流體力學方程帶來的巨煩,大大節(jié)省了計算工作量。

  談到對于于敏在氫彈研制中的貢獻,何祚庥以“足球隊”作比喻。他說:“球隊在場上踢球,起關鍵作用的人員往往是場外教練和舉足射門的前鋒,于敏正是這支足球隊的教練兼前鋒。關鍵時刻,臨門一腳、應聲入網的總是他?!?/p>

  識別一個可疑數(shù)據揭示硬件錯誤

  “除了核聚變的概念以外,當時我們最有經驗的物理學家也不知道氫彈的原理和結構,所以首要任務是弄清楚氫彈的原理。在二機部九院(現(xiàn)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論部,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學術民主。無論年長年輕的,無論職位高低,大家在一個大教室里,誰有想法就上臺說。”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回憶說。

  在那個時候,于敏擔任理論部副主任。為了突破氫彈原理,鄧稼先、周光召、于敏、黃祖洽等部主任分別帶領一支研究隊伍從不同途徑進行探索。

  為了提高科研人員的業(yè)務水平,活躍學術思想,理論部經常舉辦等離子體物理、二維計算方法等各種問題研討班,組織專題學術報告會。那時,大家的學術思想非常活躍,幾乎每周都要召開的學術討論會被戲稱為“鳴放會”。在會上,無論是已經成名的科學家,還是年輕科研人員,人人都有發(fā)言權。

  有一次,于敏和周光召分別帶領攻關小組進行交流研討,吸引了眾多同志。整個會議室座無虛席,墻邊也擠滿了人,許多人不得不站到了門外。會議的氣氛十分熱烈,雙方對問題的討論越來越深入,不時激發(fā)出新的思路火花。

  杜祥琬說:“在討論中,氫彈最后被歸納了4種構型。但是哪一種能夠做成?這個要到計算機上做數(shù)值模擬。1965年的下半年,由于北京的計算機不夠用,于敏就帶隊到上海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去算題?!?/p>

  在杜祥琬的記憶中,計算機是把每個時刻的計算結果打印在一張紙帶上,于敏和幾位搞物理的同事,盯著紙帶上打印出來的隨時間變化的物理量。突然,于敏指著一個物理量說:“不對,這個物理量錯了!”。

  于是,大家開始查找錯誤的根源,最后發(fā)現(xiàn)執(zhí)行這個物理量計算的晶體管壞了?!坝诿粲晌锢砹康母拍?,能找出計算機一個硬件的錯誤,著實令人佩服!”杜祥琬說。

  在這3個多月里,于敏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帶領科研隊伍實現(xiàn)了氫彈原理的偉大突破——這就是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會戰(zhàn)”。

  中國工程院原院長朱光亞曾這樣評價他:“于敏組織領導的小組率先發(fā)現(xiàn)了實現(xiàn)氫彈自持熱核燃燒的關鍵,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的完整物理方案。于敏在其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p>

  一個“和衣而臥”的場景成就偉大事業(yè)

  “我們這個單位不習慣稱呼頭銜和職務,而是以‘老、小’相稱。50多年來,我們一直稱呼他‘老于’。我感到,這不僅是一種稱呼,也是一種溫度,是這個集體的一種凝聚力吧?!倍畔殓谝黄恼轮羞@樣寫道。

  在這種凝聚力的感召下,“老于”憑著滿腔忠誠的熱血,踐行了一位科學家對國家的忠誠。于敏被任命為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兼核武器理論研究所所長后,他領導和組織科研隊伍實現(xiàn)了一次又一次突破,把我國核武器推向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思得在上世紀70年代隨于敏加入實驗工作隊,在他的記憶中,于敏十分注重實驗設計和裝置細節(jié)。為了更好地觀察實驗情況,他堅持在現(xiàn)場作分析,甚至徹夜守在實驗場地,累了就披上一件皮大衣,倒臥在地板上。

  這是于敏留給他的戰(zhàn)友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恰恰是這“和衣而臥”的熟悉場景,繪就了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的壯麗藍圖。

  “那時候,老于健康狀況很差。每天吃得很少,從車間到宿舍,經常是步行來回,走著走著,就想要嘔吐。就這樣,在他的帶領下,大家實事求是,加強分析,尊重實踐,終于澄清了技術問題,最后順利完成了核試驗的考核?!焙嫉谜f。

  于敏家的客廳高懸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于敏嚴于律己、淡泊名利,對國家、民族的事業(yè)總是滿懷熱忱,有極高的責任感,他的治學方法與治學精神對周圍的科研隊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在于敏老師指導下學習工作了這么多年,從來沒有看到于敏老師對人對事使用激烈言辭,從來沒有聽到于敏老師高聲表達他的學術觀點?!庇诿舻膶W生藍可說。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庇诿粼痪渚浣虒O兒《滿江紅》這首詞?;仡櫵囊簧诿舻纳砩嫌兄T多標簽,但在同事和學生心中,他永遠是那個獨一無二的“老于”。

熱門文章

3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