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作文:閱讀多少,寫作成績才好
如何寫好作文:閱讀多少,寫作成績才好
有很人曾經問我,怎么我家孩子讀了好些書,甚至很多書,為什么在學校作文還是寫不好呢?
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過我自己。
我也曾經問自己,一個孩子,閱讀了100萬字,寫作應該提升多少?讀了1000萬字又應該能提高多少呢?
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到底怎么樣?是讀了多少,就能寫多好嗎?
在從事多年少兒閱讀寫作咨詢輔導后的今天,我才能肯定地回答:
肯定不是!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但是,閱讀量并不構成寫作能力的全部條件,作文寫得好需要下面五個條件。
第一,寫作文要有表達意愿。
這和家庭的思想體系和口頭語言有關,因為孩子在8歲左右剛剛開始寫作文時,自己的思想體系很難形成,口頭語言也基本依賴家庭。父母如果平時習慣于表達自我的想法,較多使用書面語言,也鼓勵孩子表達自我的,孩子開始寫作會容易一點,愿意說話,也有話可說。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口語溝通非常好,孩子樂于表達,就更好。
一對善于溝通的父母,在幼兒園時,每天跟孩子的交流溝通的時間可以長達3小時,也就是每天20000字以上,500左右的詞匯量;小學期間,每天抓緊上學放學路上的20分鐘、睡前的10分鐘跟孩子進行交流溝通,這兩個時間段就應該不低于5000字。晚上吃飯時、散步時更長。也有每天200-300的詞匯量。
這樣的父母,周末更會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讓孩子有語言溝通的環(huán)境。不僅注意觀察,還要及時地對社會現(xiàn)象發(fā)表評論,把積極健康樂觀的心態(tài)和評價傳輸給他,這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而那些從小沒有聽父母大量說話,也不敢于表達自我想法的孩子,有時候憋死都憋不出一句話來,連續(xù)兩小時咬著鉛筆不寫,跟從小聽得少,口語和詞匯量少有很大關系。
第二,寫作和孩子的性格有關。
寫作文是一項作業(yè),不是沒有壓力,而是壓力很大的。寫不好,老師會打回來,會生氣,會懲罰。想想,如果每個人在嬰兒時期學習說話時有這樣的壓力,至少有一半孩子學不會說話。寫作文就是用筆說話,可是很多孩子說一次就被嚇住了。
這個時候,孩子的性格如果比較堅強、樂觀,與老師關系較好,就容易度過過渡期;如果孩子性格敏感、懦弱、封閉,害怕和老師交流,就可能一直在作文中受挫,非常不愿意表達。敢沖敢闖的性格,在寫作中有一定優(yōu)勢。(當然,我們見過一些文藝少年,因為在其他方面太封閉自己,正好有文字天賦,就把寫作當做自己的宣泄出口,這個另一種極端案例。)
所以說,語文老師給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對孩子是多么重要!家庭教育和家長的鼓勵,對孩子是多么重要!
第三,寫作和社會實踐能力有關。
作文來源于生活,如果沒有足夠的生活體驗,連做飯都沒有體驗過,山水景物都沒有見過,新奇的活動都沒有參加過,干巴巴地寫什么?有的生活比較單調的孩子,還有的沉溺于電子產品的孩子,可能不太容易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樂趣,發(fā)現(xiàn)有趣的事。這樣的孩子也缺乏生活熱情,缺乏想象力。社會實踐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生命活動,如果這個部分太局限,就根本不要指望作文能寫多么精彩。
第四,寫作需要字詞句基本功。
即使平時很愛口頭表達的孩子也要進行大量練習,書寫、字詞句、搭框架、抓住重點、理解題目,一個也不能少。尤其難的是字詞的練習。沒有磚瓦,怎么建房子?磚瓦質量差,房子就很糟糕。雖然我鼓勵寫作首先要有創(chuàng)造力,但一篇雖然創(chuàng)意新穎,但滿紙錯別字、句子不通順的文章,幾乎沒有人讀得下去。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寫作和閱讀有關。
閱讀過的詞句、段落、文章構架,潛移默化地教給我們怎樣寫作。閱讀時我們的思想體系也在建立之中,長期以往就會豐富甚至取代父母給與我們的思想體系。
這個部分,有的孩子在長期閱讀后,自然而然地知道了該怎么寫;也有一部分孩子,看了很多,但是只求書籍的娛樂性,好看,閱讀跟看電視和打游戲區(qū)別不大。不去回味書籍的內容,不去想想文章構架,自己還非常懶得動筆,不去練習,那自然寫不好。
所以說,閱讀向寫作的轉化不是理所當然的,是要花費很大力氣的,還需要前面四個條件的配合。
本文作者:丁珊(公眾號:小天馬閱讀寫作)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