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溶液初中科學知識點提綱
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的科學學得怎么樣呢?想要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你就好做好知識點提綱,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水和溶液初中科學知識點提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水和溶液初中科學知識點提綱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 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 基本特征
①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濃度和性質都相同。
② 穩(wěn)定性:外界條件不變溫度、壓強不改變,溶劑不蒸發(fā)時,溶質、溶劑不分層,也不會析出固體。
3. 組成——溶液由溶質和溶劑兩部分
① 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做溶劑,常見的溶劑有水、酒精、汽油。水能溶解很多物質,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通常不指明溶劑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②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叫做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
③ 區(qū)分溶劑和溶質:固體或氣體與液體混合時,固體或氣體是溶質,液體是溶劑;液體和液體混合時,質量小的為溶質,質量大的為溶劑,如果其中一種液體是水,那么水是溶劑。
④ 同一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例如:碘幾乎不溶于水,卻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錳酸鉀幾乎不溶于汽油,卻可以溶解在水中。
⑤ 溶液中溶質可以有一種或多種,但溶劑只能有一種。
⑥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體積互溶。
4. 關系
① 溶液、溶質、溶劑的質量關系: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② 溶液、溶質、溶劑的體積關系: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原因:分子之間存在間隔
二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
1. 物質在溶解時,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會使溶液的溫度相應發(fā)生變化。
2. 有的物質溶解放熱:氫氧化鈉固體、濃硫酸、氧化鈣等。
3. 有的物質溶解吸熱:硝酸鉀等。
4. 有的物質溶解沒有明顯的熱現(xiàn)象:氯化鈉等。
三懸濁液和乳濁液
1. 懸濁液:固體小顆粒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懸濁液,例如鋇餐硫酸鋇的懸濁液、粉刷墻壁用的涂料、黃河水等。
2. 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例如在農(nóng)業(yè)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體農(nóng)藥配制成乳濁液;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乳濁液。
3. 溶液、懸濁液與乳濁液的對比
① 溶液均一穩(wěn)定;懸濁液不穩(wěn)定,靜置一段時間后,固體小顆粒會沉降下來;乳濁液不穩(wěn)定,靜置后會分層。
② 在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中,分散在液體中的粒子大小是不同的:溶液中溶質粒子直徑小于;懸濁液和乳濁液中粒子直徑大于。
4. 乳化作用
① 洗滌劑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無數(shù)細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從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層,所形成的乳濁液穩(wěn)定性增強,這種現(xiàn)象成為乳化,洗滌劑的這種作用稱為乳化作用。
② 用洗滌劑和汽油洗衣服的區(qū)別:汽油洗衣服,利用的是油污能夠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油污隨著汽油揮發(fā)被帶走;洗滌劑洗衣服,利用的是洗滌劑的乳化作用,它使油污分散成細小的液滴,可以隨水流走。
水和溶液初中科學知識點提綱2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質體積+溶劑體積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梢允枪腆w、液體或氣體。一種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物質。
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水是最常見的溶劑。汽油、酒精也可以作為溶劑。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組成、性質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濃度、密度和顏色完全一樣。
②穩(wěn)定性:外界條件不變是溶液長期放置,溶質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③是混合物。
【規(guī)律】溶液的判別
1 澄清透明不代表是無色的。
2 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舉例】硬水、空氣、純凈水屬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餾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質、溶劑的判定
① 通常不指明溶劑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 當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時,固體、氣體做溶劑,液體做溶劑。
③ 當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叫做溶劑,量少的叫做溶質。
④ 當物質溶解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要正確判斷溶質。
⑤ 溶質和溶劑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懸濁液和乳濁液不存在溶質和溶劑。
⑥ 溶質質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質的質量。
【拓展】
影響物質溶解能力的因素:
1、 相似相容,溶質和溶劑的性質相似,溶解能力越強。如:氯化鈉易
溶于水,難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 大部分物質穩(wěn)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強。 對于氣體,壓強越大溶解能力越強。
水和溶液初中科學知識點提綱3
溶解度
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xù)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xù)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 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在溶液中繼續(xù)加入該種溶質,如果該物質的質量減少,那么溶液是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如果該物質的質量不變,那么溶液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
3. 不飽和溶液與飽和溶液的轉化以及結晶的方法
結晶:已溶解在溶劑中的溶質從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過程
① 特殊:氫氧化鈣和氣體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氫氧化鈣和氣體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需要升高溫度。
② 結晶的方法可以用于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例如,用蒸發(fā)溶劑結晶法除去氯化鈉中少量的硝酸鉀;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法除去硝酸鉀中少量的氯化鈉。
③ 海水曬鹽:利用蒸發(fā)溶劑結晶法使得食鹽晶體從海水中析出,得到粗鹽和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稱為苦鹵。
4. 濃、稀溶液與飽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關系
① 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 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二固體溶解度
1.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
2. 影響因素:內(nèi)因溶質性質、溶劑性質;外因溫度。
3. 溶解度的相對大?。?/p>
4. 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
① 溶解度曲線:用縱坐標表示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繪制的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利用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可以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的大小;等等。
② 多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鉀、氯化銨等;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小,如氯化鈉;極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
三氣體溶解度
1. 定義:在壓強為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氣體體積。氣體的溶解度沒有單位。
2. 影響因素:內(nèi)因氣體的性質、水的性質;外因溫度、壓強。
一般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度越小;壓強越大,氣體的溶解度越大。
水和溶液初中科學知識點提綱4
一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
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1概念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判斷方法:看有無不溶物或繼續(xù)加入該溶質,看能否溶解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注: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質、蒸發(fā)溶劑
二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質相同。
2穩(wěn)定性:若外界條件不變,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3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為單個分子、離子,肉眼不可見,也不阻礙光線透過,所以溶液透明。
注:
①溶液不一定無色,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顏色。溶液中有Fe2+呈淺綠色,有Cu2+呈
藍色,有Fe3+呈黃色,有MnO4呈紫紅色。
②均一穩(wěn)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
三
溶液的質量 = 溶質的質量 + 溶劑的質量
1≠ 溶質的體積 + 溶劑的體積
溶質:被分散的物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如食鹽水中的NaCl;
氨水中的NH3;碘酒中的I2
2溶劑:溶質分散其中的物質。溶劑通常為液體,常見的有水、油等。
如食鹽水、氨水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
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液體為溶劑
3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有水,水為溶劑,液體溶于液體
無水,量多的為溶劑
水和溶液初中科學知識點提綱5
溶液的濃度
表示溶液濃度的方法有很多,如體積分數(shù)、質量分數(shù)等,我們主要用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一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
二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
1. 用固體物質配制溶液
①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藥匙、量筒、膠頭滴管。
② 步驟:計算、稱量固體、量取水、溶解。
2. 用濃溶液稀釋
① 儀器: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
② 步驟:計算、量取、混勻。
③ 計算依據(jù):稀釋前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不變。
a 加水稀釋:濃溶液質量濃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濃溶液質量+加入水的質量稀釋后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b 加入低濃度溶液稀釋:濃溶液質量濃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稀溶液質量稀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濃溶液質量+稀溶液質量混合后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3. 注意:配置好溶液后將其裝入試劑瓶中,蓋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標簽中應包括藥品名稱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