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吃海鮮過敏原因是什么
為什么會吃海鮮過敏原因是什么
海鮮是指利用海洋動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魚類、蝦類、貝類、蟹類、海藻類等等。但是有些人吃了海鮮會過敏,其中的原因令人好奇。以下就是學習啦小編給你做的吃海鮮過敏的原因分析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吃海鮮過敏的原因
所謂“過敏”,其實就是人體保護自身的一種免疫反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唯我獨尊,排斥異己”。在我看來,這些詞語都是在說人類也包括其他動物的免疫系統(tǒng)的。在正常的時候,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悄悄地殺滅入侵的微生物,監(jiān)視體內異常細胞,清除老化的、壞死的細胞??芍^是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的勞模。但有時候,這些勞模太積極了,過頭了,變態(tài)了,那也就產生變態(tài)反應,或者叫過敏反應了。變態(tài)反應一般分為4種類型。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的變態(tài)反應屬于第一種變態(tài)反應–Ⅰ型變態(tài)反應。這種食物過敏也稱IgE依賴型食物過敏,其他3種變態(tài)反應則稱為非IgE依賴型食物過敏。IgE依賴型食物過敏是食物過敏中最常見的類型。當食物過敏原進入體內后,輔助性T細胞2(Th2)會產生應答,并指示B細胞生產針對該過敏原的IgE,當該過敏原再次進入體內,就會被這種有針對性的特異性的IgE結合到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細胞上,并隨之釋放組織胺、前列腺素、白介素等介質,這些介質會引發(fā)血管擴張、平滑肌收縮、以及粘液釋放,由此產生速發(fā)型過敏反應。此外,活化的肥大細胞還可以釋放一些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參與IgE調節(jié),引發(fā)遲發(fā)型過敏反應。這就是過敏反應發(fā)生的大致過程。有此產生的癥狀包括:蕁麻疹、皰疹樣皮炎、口腔過敏綜合癥、腸病綜合癥、哮喘及過敏性鼻炎等等,嚴重的可導致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說來有趣,現代人越來越多的過敏,似乎和人類自身的衛(wèi)生進步有關系。就拿IgE來說,過去主要是用來對付寄生蟲的。但現代人生活中,越來越講究衛(wèi)生了,以至于寄生蟲感染越來越少了。那些無所事事的IgE也就沒事找事了,對那些沒經過徹底消化就進入體內的蛋白質,實行戰(zhàn)爭擴大化。既消滅了異蛋白,也傷害了自己。還有一個上面提到的Th2細胞,本來Th1細胞可以通過抑制B細胞產生IgE來起到平衡的作用。為了維系胎兒的生存,避免母胎之間排斥,胎兒期Th1應答低下。胎兒出生以后,如果Th1逐漸增強,Th2受到抑制,就可以改善過敏;如果繼續(xù)低下,Th2不受抑制,則過敏就會繼續(xù)。
過敏原和過敏食物是兩個概念。過敏原是指可以引發(fā)過敏反應的物質(抗原),它是一種外來的非自身的物質,結構可以是蛋白質或糖蛋白。而過敏食物就是指含有過敏原結構的食物。過敏食物中的過敏原往往穩(wěn)定,在食物加工過程中不受到破壞,并且能夠抵抗胃腸道的消化。IgE和過敏原的結合,主要依靠的是結構的結合。也就是說,是老式的鑰匙和鎖的關系,只要結構相同就能開鎖,而不會管你鑰匙是鐵的還是銅的。所以不同的食物也可以存在交叉性過敏。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很多,但至少90%的嚴重過敏反應是由8種食物引起的:牛奶、雞蛋、花生、魚、甲殼類、大豆、堅果和小麥。這8種食物中海鮮占了2種,“魚和甲殼類”。上述這8種食物所引用的是國外的資料。不同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過敏食物發(fā)病的比例可能也有不同,比如歐美人認為羊肉極少過敏,但在我國羊肉比豬肉的致敏性高;歐美人對巧克力、草莓、無花果的過敏較多,而我國則極少。我國這方面的研究不多,但概括起來有這么一些:1)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2)海鮮類,如魚、蝦、蟹、海貝、海帶;3)有特殊氣味的食物,如洋蔥、蒜、蔥、韭菜、香菜、羊肉;4)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酒、芥末、姜;5)某些生吃的食物,如生番茄、生花生、生栗子、生核桃、桃子、葡萄、柿子等;6)某些富含細菌的食物,如死的魚、蝦、蟹、不新鮮的肉類;7)某些含有真菌的食物,如蘑菇、酒糟、米醋;8)富含蛋白質但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蛤蚌類、魷魚、烏賊;9)種子類食物,如各種豆類、花生、芝麻;10)一些外來而不常吃的食物。對于過敏者的分析,兒童比成人高,兒童是8%,成人是2~4%。有家族遺傳特征。
以上所說的都是IgE依賴型食物過敏,而非IgE依賴型食物過敏就非常復雜了,而且有些原因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就不在本文介紹了。
在食物過敏的預防和治療上,避免過敏食物,也可以脫敏治療,還有就是藥物治療??菇M織胺藥物:第一代:苯海拉明、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第二代:氯雷他定(開瑞坦)、西替利嗪、特非那丁等等。第三代: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
吃海鮮的注意事項
沒有煮熟的海鮮含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wèi)生。
死貝類病菌毒素會更多
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選購活貝之后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應當注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因為海鮮本身,而是在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的物質導致的。
吃海鮮喝啤酒易痛風
我們經常能看見有些人邊吃海鮮邊喝啤酒的場面。醫(yī)生提示說,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后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癥。
海鮮+水果會腹痛
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而水果含有較多的鞣酸,同時吃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和惡心嘔吐等癥狀,所以最好間隔兩小時以上再吃。
海鮮+喝茶易結石
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即使你是個特別喜歡喝茶的人,也最好間隔兩小時以上。
冰鮮蝦不可白灼著吃
任何海鮮都只有在高度新鮮的狀態(tài)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水產海鮮與肉類不同,它們體內帶有很多耐低溫的細菌,而且蛋白質分解特別快。冷凍的蝦體的含菌量大,蛋白質也已經部分變性,產生了胺類物質,無論怎么樣都達不到活蝦的口感、風味和安全性,當然也就不適合白灼的吃法了。不過,冰鮮的蝦可以高溫烹炒或煎炸,同樣也能呈現出美味。
海鮮與維C同食會中毒
海鮮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一般情況下含量很小,但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可能使這些動物體內砷的含量達到較高水平。蝦體內所含砷的化合價是五價,一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從理論上講,高劑量的維生素C(一次性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毫克)和五價砷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yōu)橛卸镜娜齼r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砒霜”,當三價砷達到一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一次性攝入50個中等大小的蘋果或30個梨或10個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綠葉的新鮮的蔬菜,才會大劑量地攝入維生素C。如果經過加熱烹調過程,食物中的維生素C還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產品的同時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過上述的量是沒有危險的。
打包來的海鮮要冷藏
如果海鮮已經高溫徹底烹熟,那么只需馬上放入冷藏室,下餐加熱后即可食用。如果海鮮并未經過充分加熱,但已經死去,那么應當放進冷凍室,下一餐之前化凍,然后徹底加熱烹熟,不要再貪戀生鮮口感。由于海鮮類食品的蛋白質質地細膩,分解很快,拿回家之后應當在一天之內吃完,不要長時間存放。
吃海鮮過敏的解決方法
1、對腸道免疫功效差的人來說,吃海鮮具有潛伏的致命危害。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三文魚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wèi)生。
2、每頓飯吃某種一定量的海鮮,慢慢嘗試增加份量,一有過敏反應,立即遏制進食。于是經幾次三番嘗試,找到自己合適的定量,每次進食,就不會過敏了。
3、在吃海鮮時最好不要飲啤酒。蝦、蟹等水產品在人體代謝后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導致痛風、腎結核病等病癥。假如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增速體內尿酸的形成,對身體產生過敏影響。
4、魚、蝦、蟹等水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yǎng)素。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假如吃完水產品后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接收,海鮮中的鈣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影響腸道健康,出現腹痛、惡心、吐逆等癥狀。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含有鞣酸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
5、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原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近似。由于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吃海鮮后,喝茶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時機。因此,在吃海鮮時最好不要喝茶。同理,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6、任何海鮮都只有在高度新鮮的狀態(tài)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所以,吃海鮮一定要新鮮。
7、另外吃海鮮最好先冷凍、再澆點淡鹽水。吃的時候多醮點醋,細嚼慢咽,使唾液中的酶能減緩過敏源在胃腸道里的接收。
吃海鮮的好處
1、營養(yǎng)學家說,海鮮可以提供優(yōu)質蛋白質,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核黃素、煙酸等多種維生素及鈣、磷、硒、鎂、鐵、鋅等多中礦物質。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應多吃海鮮,海鮮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減少,同時還能抵抗血液凝固,從而減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壓和中風的幾率。專家們認為,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少吃海鮮,每周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槍魚、劍魚等含汞量高的海魚。
2.海鮮是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寶庫,特別是海帶中富含碘元素,海蝦、海魚含鈣量豐富是禽畜肉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經常食用可保證機體營養(yǎng)均衡。
3.某些海鮮中還具有抗腫瘤、抗癌的成分,如蛤貝類含有的糖蛋白也有抗癌效果;蟹類中含有的甲殼素可有效對抗腫瘤;海參中含有的刺參多糖和皂苷也具有抗腫瘤、抗放射性損傷的作用,乙肝患者食用后可有效預防癌變的發(fā)生。
4.海鮮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和較少的結締組織,食用后不僅易消化、吸收,而且還可有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所以乙肝患者可適當食用些海鮮,從海鮮的營養(yǎng)價值來看,其富含優(yōu)質蛋白及各種營養(yǎng)素及微量元素,對于病情穩(wěn)定的乙肝患者來說適量食用對機體是有幫助的,其富含的優(yōu)質蛋白還可起到促進干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功效,但食用時需注意:①不宜多吃;②不宜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同時食用;③過敏體質者應禁止食用。
看了為什么會吃海鮮過敏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