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天堂亚洲内射精品课堂_日韩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_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小草_亚洲极限拳头交异物交极端_中文亚洲无线码49vv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教育類論文 > 基礎教育 >

試論小學低段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

時間: 楊蘭琴1 分享
摘 要: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教育才不致于5+2=0,這是教育者都已認識到的教育問題,也是教育永恒的話題。本文從小學低段班主任的視角,以農村小學為背景,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思考,論述了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溝通的內容、與家長溝通應注意的幾方面。
關鍵詞:班主任 溝通 合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fā)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這短短的一段話,多次出現“一致”、“同樣”、“志同道合”這樣的詞語,旨在向我們強調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
一、溝通方式,無處不在
實際而有效的指導是家長們迫切需要的。因為當今在我國廣大農村,人們正轟轟烈烈地忙于脫貧致富,年輕的家長們在忙碌的同時又無不渴望“子成龍,女成鳳”,可是由于忙碌,加上自身的條件,使他們對孩子只有愛的“渴望”,卻缺乏愛的“能力”。所以談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其實是以教師為主動的,對家長具有一定指導的交流。
定期地召開家長會是教師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教師指導家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家長會上,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育目標、思路公布,將自己的教育方法傳達,家長們也能互相交流。家長會切忌流于形式、缺乏實效。同時,家長會畢竟開得少,一學期一次已經非常不錯了,有些學校甚至一年一次也沒有的,所以單單靠家長會那是遠遠不夠的。
家訪是傳統(tǒng)而有效的溝通手段,教師上門顯得有誠意,有利于交流。家訪前應做好必要的準備:首先要有家訪工作的目的。要設想好:通過家訪,教師要達到什么目的?預計對學生會產生什么影響》?對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學生準備采用什么方法;預計家長對于教師所反映的情況會是怎樣的態(tài)度?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應對的策略。
接送時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無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經常聯系就可依靠現代的通訊工具了。電話、手機、短信,很多老師和家長經常采用,方便、及時和有效。學生考試得了好成績,發(fā)個短信報喜,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得到了老師的關注;學生身體不舒服,及時打個電話通知家長,家長會覺得孩子交到老師手上放心;過節(jié)假日,手機上收到一條條祝福的話語,教師會感到舒心;電話交流,是一種靈活的溝通方式。
二、溝通內容,方方面面
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當然是圍繞孩子的教育問題,那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呢?
首先,我覺得是在教育思想的統(tǒng)一和轉變上。
在農村,可能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家長的教育思想比較陳舊狹隘,對孩子不是“卡”、“管”,就是無限制地放縱,再加上目前教育普遍有“唯分數至上”的傾向,對于成績,家長又是非常的關注和重視,從小學入學開始,每一次小小的測試成績家長總是特別在乎,哪怕是一分兩分,而這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對于老師的工作開展也有很大的阻礙。所以,從一年級新生入學后,教師就要把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作為大事來對待。
其次,哪怕家長已有了正確的育人觀念,但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確實是非常缺乏的。而對低年級還特別需要家長的孩子來說,教法是極其重要的。新生入學,是一個關口,家長的準備工作需要老師的指導。從孩子的情緒調節(jié)到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從孩子的安全到置辦學習用品,有了教師的參與,家長工作會有實效性和針對性,孩子更容易適應學校生活,同時教師工作也會得心應手了。
三、溝通技巧,有效為本
在小學的低段,教師與家長接觸是比較頻繁的,交流的機會也多,但并不見得與家長的溝通都是有效的,也不一定都產生了教育的合力。在與家長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情況必須把握好。
1、不同類型的家長區(qū)別對待。
每個家庭都是非常有“個性”的,因為家長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其知識結構、職業(yè)類別、性格氣質、修養(yǎng)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某種方法在這個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則不靈。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yè) 狀況、年齡、家教思想、家庭關系等做到心中有數。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就要有不同的溝通方式、不同的溝通內容。例如在農村,為了創(chuàng)造家庭學習的氛圍,對于有一定文化的可建議家長閱讀,而對于幾乎不認字的家長可鼓勵他們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認字、讀課文,切不可一刀切而挫傷了家長的積極性。
2、與家長宜保持適當的距離。
我們提倡教師走近家長,相互了解,以取得支持,進行溝通,但是不一定走得越近越好。走得過分近,教師往往會越權,或參與了學生家庭的矛盾,或讓學生認為自己有特權而沾沾自喜。
3、在交往中,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主動權在教師手里。
農村的家長普遍對老師是比較尊重的,所以談教師對家長的指導基本上是可行的。可是,如果面對這種局面,教師產生過高的“身份期待”,即依靠外在的身份上的某種光榮,來提升個人的價值,那么家長也不會買你的賬,或者當面不敢對老師說什么,心里卻在想:這老師沒啥名堂。作為教師自己,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教師這個職業(yè),讓家長感受到你真正是“一個教師,是多么高尚的人”(盧梭)。
總而言之,家長工作是我們老師份內的事,做好了,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實踐證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2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