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與公益的區(qū)別
慈善與公益的區(qū)別
不少人把公益與慈善混在一起,以為慈善就是公益,公益就是慈善,覺得二者沒什么區(qū)別。實則還是有區(qū)別的。下面就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慈善與公益定義
慈善是一種因孟子說的“側隱之心”而采取的行動:對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并采取行動去減緩這種不幸;這是古以有之的。
公益則是五四后出現(xiàn)在中國的新詞,意思是為了公共大眾的福祉與利益而行為。
慈善與公益的區(qū)別
首先從范圍或隸屬關系來說,公益范圍更廣,是包含了慈善在內的;在隸屬關系上,慈善是公益的一部分,但絕不能代表與代替公益;但公益可以代表慈善。
其實從工作理念上來說,慈善多解決當事人的困難,是就當前存在的困難采取應對措施,不會關注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問題最終后果;公益則著眼于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往上要追溯到問題的根源,下要追蹤到問題的最終影響,是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問題解決之道,包括從思想觀念、制度、文化、經濟甚至是政治層面去解決問題,而不同于慈善是解決一時之痛。
第三從工作方法上來說慈善多側重于物質、金錢與人力的付出與投入。比如助學,救災,捐資建校等看得見的為主;而公益除了有像慈善這樣有形的投入外,還包括概念的普及、思想的轉變、移風易俗等無形的內容,比如政策倡導、文化運動、生活方式改變等多種方面。慈善多側重去做什么,公益則還包括不做什么,比如公共場合不吸煙、不食用魚翅、不歧視少數(shù)人群、非暴力等。
第四從工作對象來說慈善的對象側重受災受難,受苦受難等處于生活困境中的特定人群,比如貧困學子,災民,殘疾人等;公益的對象則是整個社會所有的人,不僅僅是有難有災有困有苦的人。如為二手煙所傷害的人;再比如一些對某些人存在歧視的人,這些人也是公益的工作對象,因為歧視會給他人造成傷害,我們需要通過對這些人做工作而改變他們的思想,所以公益的對象而不僅僅是受害者,還包括施害者。
第五,從從事者來說,做慈善的人多是經濟與生活條件上有優(yōu)勢的人去從幫助救濟處于弱勢地位中的人,比如捐款捐物,助殘關老,所謂“達者兼濟天下”;而公益則是人人皆可為的,甚至這些接受慈善捐助與幫扶的人也能從事公益,比如節(jié)水節(jié)電、減少使用塑料袋,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六,從社會地位上來講,慈善分為一個資助者,一個是受助者;二者在社會地位、行動角色中都是不平等的地位的;公益則強調人人平等,因為人人都是或會成為社會問題的受害者,人人都應該盡自己的義務與責任;用梁曉燕老師的話來說,就是“慈善是單向的給予,是有能力的人對弱勢的給予,弱勢是單純的接受者;公益中,強勢和弱勢是可以轉換的”
第七,在價值觀上,慈善多是強調傳統(tǒng)的行善做好事,是出于人道主義關懷,如救災,難民救災等行為,體現(xiàn)的多是同情憐憫之心;而公益則關注人權與民權問題,體現(xiàn)尊重、多元、包容、非暴力等人普世價值,如同志運動、女權主義、反家暴等;
人的五個基本需求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
慈善關注的是滿足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
公益則從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延伸到滿足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
而最后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則又是公益的進一步發(fā)展:即公民。
猜你喜歡
1.有關慈善的散文
6.慈善的名人名言